科研人员在确定论文方向后,一般要自己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为何要开始?我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这4个问题在论文中有固定的格式来阐述和回答,即论文的IMRAD结构: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再加上题名、摘要、关键词、致谢和参考文献,构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一、题名和眉题
题名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吸引读者。一般的读者是根据题名来考虑是否需要阅读摘要或全文。
2.帮助文献追踪或检索。文献检索系统多以题名中的主题词作为线索,主题词必须要准确地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否则就有可能产生漏检。不恰当的题名很可能会导致论文丢失,从而不能被潜在的读者获取。
因此,在设计题名时,作者应思考一下“我如何检索这类信息”,题名应以最少数量的单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最好由最能反映论文核心内容的主题词来扩展,要注意采用正确的单词顺序,形容词应与其所修饰的名词紧密相邻,保证题名的准确、简洁、清楚的特性。
关于眉题,一般是论文题名的缩写,不超过60个字符,应包含论文中最核心的内容。期刊为了方便读者,通常在页面提供眉题,但为了确保眉题的准确性,作者最好在投稿时提供一个合适的眉题。
二、英文摘要
目前由于电子期刊数据库只有摘要是免费提供,有许多读者只能阅读摘要而不能阅读全文,或根据摘要来判断是否需要阅读全文。而且审稿人一般用15分钟看摘要和引言,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他们会去寻找理由建议主编退稿。因此摘要的清楚表达十分重要。
摘要的撰写应注意:
1.包括论文IMRAD结构,可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
2.使用简短的句子,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
3.确保摘要的独立性或自明性。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和缩写。如果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里面。
4.为了方便检索系统检索,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
5.查询拟投稿期刊的作者指南,了解其对摘要的字数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结构式摘要应分几段,使用什么标识、时态、是否使用缩写或简写,等等。
另外,在摘要中不要用到参考文献,如果一定要用的话,那么一定要将全部的细节写出来。要始终记住一点,摘要是一个独立的部分,换句话说,读者不看文章,只看摘要就能了解该论文的研究工作。
三、引言写作
引言是说明论文的写作背景、理由、主要研究成果及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基本内容应该包括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目的等三个方面。即简洁而清楚地解释:为什么要选这个论题?这个论题为什么重要?
注意的事项:
1.在背景介绍和问题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优先选择引用的文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避免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2.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序逻辑的阅读论文。
3.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与理解。
4.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不要过分地批评他人的工作。
四、材料与方法
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是研究结果能够被重复,而快速判定结果能否被重复的途径就是作者所描述的材料与方法。所以审稿人常常会十分关注并仔细阅读材料与方法部分,如果审稿人对作者是否采取了正确可行的研究方法,或者实验能否被重复高度怀疑,就会建议退稿。
材料与方法的写作要点:
1.对材料的描述应清楚、准确。
2.对方法的描述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如果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新的或实质性的改进,就要清楚地说明改进的理由。
五、结果、讨论与结论的侧重
结果:介绍研究结果(必要时应使用图表);对重要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说明。
讨论:探讨所得到的结果与研究目的或假设的关系,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与分析;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重要研究结果的意义推论研究展望。
结论:主要认识或论点;概述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建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或方向。
六、致谢的写作、参考文献管理
致谢除了表达道义上的感谢外,也是尊重他人贡献的表示,致谢的写作应该注意以下两条:
1.致谢的对象应是对论文工作有直接和实质性帮助、贡献的人或者机构,因此,致谢中应尽量指出相应对象的具体帮助与贡献。投稿前应请所有被感谢的对象阅读论文的定稿,以获得允许或默认。
2.致谢的形式要参阅期刊的投稿指南的作者需知,尤其是对于感谢有关基金资助的信息,有些期刊要求将其放到致谢中,有些则要求将其放到论文首页的脚注。
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在论文的撰写中最容易被轻视,同时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从参考文献可以看出作者对该学科领域知识及发展动态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一篇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应有充分的数量,否则难以保证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和论文应有的质量。研究数据表明,入选我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论文,平均每篇参考文献数量是6.58,而收录的论文平均每篇参考文献达24篇之多。鉴此,在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检索并查阅重要的相关文献,具体包括具研究背景意义的文献、供实验研究方法参考或引用的文献、供论据或论点比较用的文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