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医学院校把国际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看作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因而更加关注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而撰写论文的过程是了解与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思路、了解国际最新动态的过程,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许多医学院校大力鼓励学生撰写SCI论文。但是不够专业的英文表达,往往容易造成误解,甚至无法表达出作者的真实意图与观点,因而会“大大降低论文的学术价值”,从而增加了稿件被拒的可能性。
一、存在的语言问题
1.语言表达不规范。
语言表达有书面语与口头语之分,而书面语又可据其使用的范围与目的分为“科学语体、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等若干类。而学术论文属于科学语体,是“服务于某个限定领域的经验和行为”的语言,有其自身的语法和词汇特征,即句子长;常用复杂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复合句式、非限定性从句、非谓语动词及被动语态。
而医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只考虑找到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式,没有考虑到该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还是口语,因而在行文中,书面语与口语掺杂在一起,往往会出现令人费解、误解、语义含糊不清的现象。
2.常常使用第一人称。
学术论文要求以第三人称来撰写以表明研究的客观性。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我国的论文常常会出现our,us,we,my等字样,严重影响行文的客观性。原因在于作者不是不知道要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更多的是不知道如果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3.没有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我国医学生倾向于先形成中文的学术论文,然后再将其翻译成英文。以为这样既可以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又简单易行。殊不知,英语和汉语的表达方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需要相应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及文字功底作为依托,才能使译文脱离翻译的痕迹。
为了避免直译所造成的麻烦,在撰写论文之初,撰稿人应先查阅相关的英语文献,以形成一定的英语思维习惯,掌握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把自己所要传达的内容表述出来,更容易撰写出高质量的SCI学术论文。
4.连词使用缺失或使用不当。
英语学术论文倾向于使用多种从句与短语把多个简单的句子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或多个复合句式;而在两个或多个简单句中间,也要有一定的连接词语衔接,以保证行文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如果缺失了就会降低论文的可读性。
5.时态前后不一。
英语区别与汉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动词有时态的区别,医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常忽视这一点,造成文章前后时态不一致,甚至出现一句话一个时态甚至多个时态的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术论文的时态与我们正常理解的时间变化有差距。
一般说来,行文要求以“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准备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但是在引用先前研究的观点或结论时,都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来叙述,这样更能体现所引述的内容是一种客观事实,或者是一种真理性的存在。
在行文的背景介绍与讨论这两部分中,可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不用考虑先前研究时间,而在叙述作者所做的研究工作时,多用一般过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