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稿后,作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论文的处理结果了。一般来说,在投稿后的2周到2个月内(时间长的可能为3或4个月),作者会收到期刊编辑部的论文处理意见。而其处理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论文直接被接收。
这是我们最为开心的结果,但通常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因为一篇论文即便准备得再充分,也会有些小问题,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拼写等。所以极少有投稿就直接被接收的情况出现。
一般来说,论文从接收到刊登需要经历三个过程:
(1)Proof:论文被接受后(Accepted),期刊会和作者联系校稿(Proof),最后一次机会确认论文作者信息及内容;(从Accepted到Proof根据不同期刊时间不同,从1天到半年时间都有可能)
(2)Payment:如果该期刊发表需要支付版面费,接下来会让作者支付版面费(不同期刊期刊版面费金额不同,曾经遇到版面费有5万多人民币的期刊)
(3)online:从支付版面费到网络见刊平均在3-6个月,也有个别期刊1个月内见刊,也有需要1年时间。
2.论文返回修改
(1)小修(Publish with minor revision)。小修也并不多见,除非专业特别对口,论文创新点突出,并与当前研究热点非常一致。小修主要围绕语言、参考文献等一些与论文创新点无多大关系的层面,修改时只要根据返回意见逐条修改即可。
(2)大修。大修多是审稿人对论文创新点、实验思路、结果等提出了异议,在处理时作者特别要注意对这些异议进行充分的解释,务必让审稿人信服,否则很有可能就会拒稿。根据我们的经验,大修类的论文是最常见的,修改时着重对结构、逻辑层面进行修改,当然语言方面也不能马虎。遇到大修的论文不要觉得沮丧,事实上,由大修转为接收的论文占60%。
在回复审稿人意见时,要注意:
(1)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
(2)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
(3)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4)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讨论透彻。
(5)修回后投稿一定要核对初稿中改正的地方:作者的一般信息和各种联系方式、标题、摘要、图片编号、数据值、cover letter等。版权协议和利益冲突表格要谨慎填写。签名时尽量不要代签。
3.重投
重投即被当作新稿件处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编辑或审稿人觉得论文创新点尚可,但不够突出,且论文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需要进行较大的调整。在处理这类稿件时,关键是突出创新点,合理调整论文结构,让审稿人或编辑能够读懂论文。
4.拒稿(Reject)。这类论文即使补充修改后,再投稿同一期刊也没有多大意义,而应改投其他SCI期刊。在转投其他期刊时,投稿者有必要查看期刊给出的意见,觉得中肯的一定要修改,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医刊汇是一站式科研学术服务平台,业务范围涵盖了SCI期刊和中文期刊,可以协助医学工作者编译SCI论文和医学论文,主要致力于医学论文投稿、期刊投稿、期刊查询、期刊影响因子查询、期刊论文发表、期刊数据库、论文查重和论文检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