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研技术服务
  • SCI解决方案
  • 科研单项支持
  • 医学进修
  • SCI影响因子
  • 学习资源
  • 优惠活动
  • 2018年申请基金怎么准备?
  • 发布时间:2018-01-23      作者:医刊汇     来源:网络
  • 2017年即将过去,不少科研人员已经开始关注2018年基金申请了。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申请指南一般在12月左右公布,为了更好应对基金申请,科研工作者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1、申请前信息准备

    很多信息不是要到来年的申请指南下来的时候才知道的。由于原则性的问题不会改变,所以,90%的信息都是可以通过既往几年的基金申请指南就可以了解到的。申请者在准备之前,要重点关注《项目指南》中的申请须知限项规定。其次,要认真阅读并准确解读《项目指南》中与申请内容有关的学部和科学处的论述部分,尤其是学科的资助范围,最好对前几年《项目指南》的相关部分都有所了解,以便比较全面地了解申请者所在学科的资助范围、资助特点等信息。第三,应仔细阅读并准确理解《基金条例》、《基金管理办法》、《基金经费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重点了解包括各类基金的申请条件、限项要求、推荐要求、经费预算要求等,尤其是管理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以及劳务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2、提前选题

    选好题是基金申请的关键。题目选好了,基金申请就成功了一半。首先,选题应该体现新颖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能是填补国内空白的研究,申请要把握国际前沿热点,从最新的国际动态中挖掘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不是一直重复老问题和老方法。


    3、充分阅读主要文献

    至少应通读100篇左右的相关的中外文献(其中精读35),在申请书中可引用3050篇。阅读文献一定要有选择性,适当考虑文献的被引用情况,引用较少的,较老的文献,可以酌情删减。

      

    4走访专家(把握研究方向)。至少访问310位校内外同行专家,听取他们对自己的项目定位的意见;若与自己的研究生导师仍保持联系,可征询导师的看法。


    5出席学术会议(了解周围动态,寻找灵感)。至少出席23个相关的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把握相关的热点问题。看看别人做什么,寻找灵感,可以有意外的收获啊!

    6组织队伍(找到主要伙伴)。尽早建立名副其实的研究团队,就相关问题开始合作研究,并商议确定主要研究课题。现代的科学研究都是大兵团作战,基金申请也是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7做好预试验(准备工作基础)。如果没有前期的预试验和工作基础,基本上评审专家会认为作者的标书是海市蜃楼,不太现实。所以,有没有做过预试验,预试验结果和标书中的方案设计是否承前启后都是评审专家很看重的问题。

    再者,预试验的结果对选题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如果预试验结果不好,课题的想法就会胎死腹中,就得重新选题。如果预试验结果和申请者的理论假设不符甚至相反,那么申请者就得重新更改理论假说,或者重新做预试验。

    8预定方案(确定技术路线,拟定创新点)。理清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案,提炼好创新点(思路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创新等)。历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申请项目的要求都是指向源头、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更看重研究的第一价值,即原创性。

    9预估困难(抓住主要难点)。抓准要研究的13个关键问题,设想好解决步骤。对于标书中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瓶颈要有清晰的认识。

    10先写综述(做好舆论准备)。尽可能写好项目综述,最好事先发表相应的综述论文。

    11尽早下载相应的申请表格。事先仔细阅读申请表,明确其中提出的各种要求,搜集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数据,并就申请书的编排铺陈做好打算。

    12充分研读以往申请的不批准书。对于前几次申请失败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基金委通常给未被批准的申请者发来同行评议意见书,对此应反复研读,吸纳其中的合理意见和具体建议。

    13充分斟酌申请书的成稿。争取在一月底写好申请书初稿,上交之前至少经过三次实质性修改。先将初稿送交资深人士审阅,尽可能吸纳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在院系预审后,进行细致修改;最后请课题组中语文最好的成员做文字润饰工作。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ksci@yk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手机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