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研技术服务
  • SCI解决方案
  • 科研单项支持
  • 医学进修
  • SCI影响因子
  • 学习资源
  • 优惠活动
  • 世界各国是怎样看待SCI影响因子?
  • 发布时间:2017-09-30      作者:医刊汇     来源:网络
  • 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杂志高低的标准之一,具有重大影响力,能带来许多科学以外的东西,是不少科研工作者的追求。毫无疑问,中国大多数科研工作者对影响因子的十分崇拜的。那么,其他国家又是怎样看待SCI影响因子的呢?


    1、美国和加拿大


    在美国和加拿大,晋升以及工资都有赖于研究人员论文的发表情况。美国专家还认为,基金评委也应用这种定量的文献计量学工具(即SCI影响因子),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可行的方法评价基金申请者的研究成果。著名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也非常看重影响因子的评价功能。2013年旧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提倡不再使用影响因子作为评价个人学术贡献的工具(说明以前在使用)。


    2、巴西


    巴西建立了基于个人SCI论文平均影响因子的““Qualis” scale”量表,用于评价本国学生和教职员工。


    3、英国


    四大医学期刊BMJ的执行主编说,英国和其他地方的大学都用影响因子来确定基金的分配。英国早在1986年就率先采取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来评价研究水平,并将其作为职称晋升的指标。有一位英国医学院的院长在私人场合要求其手下不要向影响因子小于7的期刊投稿。英国2008年的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完全受影响因子主导。


    4、德国


    德国政府根据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多少来决定基金资助的数目;研究机构及大学根据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高低决定职称的晋升和奖金的发放。德国科学医学组织协会(AWMF)也推荐在SCI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评估学术成就。


    5、西班牙


    西班牙调整大学职位、晋升以及待遇的机制,使之与国际刊物的发表相关联,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国家机构来评价年轻研究人员的成果并决定是否予以雇佣或晋升。


    6、挪威,比利时,丹麦


    挪威,比利时,丹麦在过去十年中开始了类似德国和西班牙的政策来分配研究经费。


    7、意大利


    在意大利,相对可观的SCI影响因子被用于改善容易受主观影响的学术地位的认定。


    8、土耳其


    土耳其在2008年成立了专门的国家机构来搜集本国论文发表数据,并规定每篇论文奖金相当于研究人员平均工资的7.5%


    9、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效法英国来改革科研基金分配制度,让研究成果多的研究机构优先得到更多的资源配置,从而为其吸引更为优秀的科学家创造条件。


    10、日本


    四大医学期刊BMJ的执行主编说,在日本人们到处都炫耀自己的影响因子有多少。研究人员的地位取决于有多少高SCI影响因子论文,晋升时甚至被要求列出发文期刊的SCI影响因子。大学教授的晋升严重依赖于影响因子。日本的期刊进入SCI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11、印度


    早在2002年,印度学者Bachhawat就提出了影响因子综合征这一概念, “Impact Factor Syndrome”. 印度的研究人员如果在Science or Nature上发文,就会得到奖金或加薪。


    12、韩国


    韩国政府2006年规定:以第一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能得到3000000韩元(约2800美元)。


    13、新加坡


    在新加坡,医学院管理者都采用SCI影响因子作为评价其各部门的学术生产力的重要工具。


    14、巴基斯坦


    在巴基斯坦,科学家们在他们的年度累积SCI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获得奖金,数额在100020000美元之间不等。


    15、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科研机构对SCI影响因子极为热衷,工作及报酬都有赖于SCI影响因子。


    由此可见,SCI崇拜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非局限于中国。而且,这种现象一时之间是难以改变的。虽说全球大多数国家对SCI都有一种崇拜的态度,但是科研工作者还是应该辩证的看待因子。


    影响因子的作用重大这毫无疑问,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例如影响因子变化具有随机性等缺陷。所以,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注意辩证看待影响因子。


    另外,科研工作者要注意,影响因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论文因素、期刊因素、学科因素和检索系统因素。科研工作者看影响因子一定要看当年公布的影响因子。


    (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因为文献老化(超过2)而没有被统计,即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从而降低了影响因子。


    (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在计算影响因子时,刊载论文数仅统计论文、简讯和综述,而对评论、来信、通讯和其他一些常被引证的栏目的论文则不进行统计。根据经验判断,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在多数情况下,论文量少的期刊容易得到高影响因子,并且这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在年度之间会有较大的波动;而论文量多且创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较高的总被引频次。


    此外,还与其他引证指标如: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以及期刊发行范围和发行量等指标有密切关系。期刊的规模和结构不同会造成期刊影响因子的不同。


    (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以论文的引证与被引证的数量关系为基础。


    (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对于特定刊物来说,在中外的检索系统中,由于其所收录的期刊群体组成的差异较大,因而所计算的影响因子值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同一刊物在不同语种的检索系统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


    如果你对科学论文的写作还什么不懂的地方,欢迎咨询医刊汇。医刊汇的服务囊括SCI期刊和中文期刊,可以协助投稿SCI论文和医学论文,致力于论文投稿、期刊投稿、期刊查询、期刊影响因子查询。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ksci@yk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手机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