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研技术服务
  • SCI解决方案
  • 科研单项支持
  • 医学进修
  • SCI影响因子
  • 学习资源
  • 优惠活动
  • 建立科研创新基础基金解决经费难题
  • 发布时间:2017-04-11      作者:www.yksci.com     来源:网络
  •   这些年来无论是专门科研机构还是高校,都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过分集中,极少数人或单位总是可以争取到大量经费,并形成经费使用的马太效应;而多数人则难以有经费支持,造成大量的想进行科研而又无力申报到项目的科研人员受制于经费而难以开展最基本的科研工作,造成宝贵的科研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亟待引起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一、建立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基础科研基金

      比如,在山东省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特别拿出一块科研预算经费,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的基础科研工作,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开展科研工作时有基本的实验条件和调研经费,做到“放水养鱼”,从而为他们进行科研创新创造条件。

      二、率先实行科研人员经费使用的普遍化

      在经费划拨上区别对待,一是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规划性项目要严格审批,规范运作,在财务上和研究成果上要严格考核,使每个研究项目真正达到规划要求。二是对于广大有能力的科研人员实行经费的普遍化,使他们都有一定数额的经费,给在编有科研能力的每一位科研人员开设一个科研账户并注入相应的资金额度。这部分经费不一定过多,至少可以支撑一些项目的基础性研究,做些实验,搞些调研。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账户由于需要购买实验器材和相应实验材料,适当多注入,如每个账户注入3万元左右。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由于只是读书写作以及进行社会调研,花费相应较少,可以适当少些注入,如每个账户注入1万元左右。

      目前我国高校在编教职工总数约233万人,如果其中60%的人按以上建议划拨经费,平均每人2万元,总共需要约280亿元。这样一笔经费可以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经费虽然不多,但不需要科研人员申请,也不需要有多少前期的积累,只要是有兴趣,愿意做科研,就具备了必要的条件。这对国家而言是放水养鱼,是培育热点;对广大科研人员而言则是雪中送炭,是创新源泉的全面挖掘。

      三、经费使用要严格按“宽得严用”的原则,遵从最严格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

      可以制订出针对这笔经费的使用制度,约束科研工作者确实将这笔经费用于科学研究和创新上,每一笔开支都必须事出有由,与科研相关,并且经费如果全部花完,需要提交相应的学术报告,供相应部门和专家检查。这个报告,不一定是非常成熟的研究成果、重大创新和发现,但一定要将研究和思考的过程,将经费使用的过程写清楚,这样即使科研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也可以写出研究的教训,这样利于鼓励自由探索,允许失败,宽松学术环境,使全体科研人员都有机会参与科研。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ksci@yk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手机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