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研技术服务
  • SCI解决方案
  • 科研单项支持
  • 医学进修
  • SCI影响因子
  • 学习资源
  • 优惠活动
  • 医生如何搞好科研 ?
  • 发布时间:2017-01-22      作者:医刊汇     来源:网络
  •   医学是门需要研究的学科,医生除了临床治病还要搞科研。这对于工作繁忙的医生来说挺不容易的。如何入手做科研成了医生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科研能力,并不仅仅是科技人员对于已经掌握信息和知识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科技人员对于未掌握的信息和知识的接收能力,对于新接收信息和知识与原有掌握信息和知识的联系能力。

      科研能力分成了三个层次:已经掌握信息和知识,新接收信息和知识,对于已有和新接收的信息和知识的联系。其中前两个是基础,第三个是出创新意念(idea)最关键的环节,也即是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

      近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 2015 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其中,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 60 余人。

      杰青名单的公布,科研话题再度引起了医生们的关注;尽管关于临床和科研的争议不断,但在现实生活中,科研能力和成果依然与医生的利益密切相关。而当前国内的很多医院强调,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又要做好科研工作,以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指标要求临床医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临床与科研不可兼得的尴尬局面。

      科研重要么?在团队中很重要!

      不少人认为疾病的诊治能力、手术技术应该是评价临床医师的重要指标。确实,医生需要临床能力的评价,但是医学的发展、医学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科研工作。不管是哪一项技艺,都需要时间去深入研究,只要不断地深入研究,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

      而大多数人在讨论这个命题时,可能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每位医师都是团队的一员,没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很难成就一位优秀的医师。一个优秀的医疗团队通常由不同的医师组成,可能有人偏重临床,有人偏重科研,还有人偏重对外交流,形成合力之后就会逐渐胜出。

      因此,临床医师应该重视科研还是重视临床的话题并不矛盾,如果安排得当会相互促进。同时作为国家队的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完成科研工作也是义不容辞的任务。相反,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的医生即使有科研的需求,如果没有医院或团队的支持,也难以获得成功。

      基金支持和科研成果: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相信不少医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没有科研基金就不能获得科研成果,而没有科研成果又难以获得进一步的科研支持;这简直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纠结问题,也因此成为很多年轻医生科研路上的绊脚石。

      实际上,许多临床研究并不需要过多的基金支持,最需要的是医生的关注与时间的付出,尤其是临床总结性研究;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总结归纳的「双手」很重要。同时,科研基金的层次多种多样,起步阶段可以首先争取医院层面的基金支持,在获得一定成果后,逐渐申报市级或更高级别的基金;也可以在预算有限的条件下,争取利用更多的合作实验室资源。

      做科研 应从哪里起步?

      第一需要发现,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继而探讨问题,这就是一个科研的起步过程。例如,临床医师经常会遇到多病并存的患者,当关注这些患者之后就会积累资料,分析多病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的影响机制,进而获得有利于患者的研究成果。

      前列腺增生是泌尿外科的最常见疾病,而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40-60% 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通过观察前列腺增生与高血压、糖尿病的临床数据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能够明显促进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治疗理念。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是泌尿外科的经典手术,但是这个术式也是经过了十余年的临床积累和科研总结才获得了大家认可。

      第二需要积累,尤其是相关研究的论文发表、前期科研基金的完成情况,以及科研团队的合作与建立。在科研标书的写作中要关注科研思路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科研创新,科研思路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炼而成。

      总之,临床和科研应该相得益彰。发现问题,试图解决问题,查找文献,总结病例,最终成为一篇对临床有总结指导意义,又具备科研价值的论文。

      科研虽然是临床医师完成常规临床工作之后的额外任务,在刚起步阶段也许会存在烦恼,但是一旦起步就会形成惯性,不但完成了大量的临床工作,通过临床研究又进一步提升了科研成果;借助于科研的支撑,年轻医师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科研标书不足 你中招了么?

      各类科研标书的问题具有相似性,其中容易导致大家出现偏差的有三大类问题。

      一类问题是盲目抓热点,例如有人从干细胞研究、DNA 甲基化研究、非编码 RNA 研究以及近来的基因测序研究中不断修改标书,希望能获得关注,但却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忽略现有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即便关注热点,但基础研究与此关联度不高也是徒劳。

      一类问题是分不清创新成果还是验证成果。

      现实工作中,经常有人将前人的成果移植到自己的研究中作为科研创新。例如,细胞凋亡的检测几乎在所有的肿瘤组织中都获得验证,但是大家认可的一定是最初发现肿瘤组织中出现凋亡现象的研究成果,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性成果。

      而后来大家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获得的细胞凋亡检测的各项成果则属于验证性成果。当然如果在验证性研究中又发现了其他的研究成果,则属于创新性成果。但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还有一类问题是临床基础研究中,临床与基础研究出现了脱节现象。例如一位临床医师申报关于前列腺癌的临床基础研究的课题,其中涉及临床样本的采集、DNA与蛋白提取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在这之前,他已经发表了多篇有关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同时收集组织标本也是最大的优势,但是在前期研究中并没有能够体现基础研究的成果,也没有基础研究人员的合作,造成了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之间的脱节,难以获得评审的认可。

      尽管医生们对举国科研的体制表示不满,仍有很多人找到了捷径。很多医生表示,真正的临床科研,是循证医学的需要,是医学科学进步的阶梯,他们更愿意进行临床相关的医学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医生搞科研,掌握方法很关键,持之以恒更是王道。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ksci@yk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手机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