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障碍患者重返社会才是解救之道
我国在2013年就有超过1亿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800万,另外还有超过9000万患者正承受抑郁症的痛苦,我国5.8%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
然而数据表明,92%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未接受过治疗,而这些未经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病患对社会安全存在着安全隐患,近年来由精神病造成的极端事件时见报端。
社会大众对精神类疾病也普遍抱有回避的消极态度,因此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多采取隔离的方式,将其集中于远离人口集中地的医院。据统计,全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650家,精神科床位22.8万张,平均1.71张/万人口,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平均1.49名/10万人口(全球中高收入水平国家平均2.03名/10万人口),且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市级城市。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体系尚未建立,现有精神卫生服务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助理原岩波主任分析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模式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投入,帮助精神障碍患者获得职业技能,从医院回到家庭,进而回归社区,获取适当的劳动认可。
2016年12月2日,强生与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等多家机构的代表共同出席精神卫生社区康复与创新公益的主题论坛,并启动“心灵花语”创新公益试点项目。项目的重要创新在于让精神患者依靠职业技能获取相应的认可,也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消除病耻感,回归正常社会生活,这很有可能成为将来探索社区康复模式的一种突破。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尚少梅教授也正在开展精神卫生社区康复文献调研项目,为了能将有效的精神卫生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引进,搭建由护士、社工等多学科参与的示范性精神卫生社区康复平台,最后改善精神病患的社区康复工作、提高病患和家属的生活质量。
广州馨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赵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通过他们近两年来实践发现,社区康复者在积极配合疾病医疗管理的基础上,是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康复活动享有和大家一样的社会互动机会,建立友谊的。这不仅可以帮助社区康复者重拾社会功能,同时能通过手工花艺让其情绪趋于平稳,在逐渐提升技能后获得工作机会,并由此取得一定的回报,肯定社区康复者的劳动价值。
“心灵花语”创新公益试点项目将经由线上公益平台,实现传统公益模式无法企及的公众参与度;互联网社交媒体义卖募捐为精神障碍患者换取劳动价值,赋予他们正常的社会角色分工,让精神障碍患者感到自我价值。强生将在已筹集的目标善款的基础上,匹配相应的额度,并通过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统一捐赠至目前已经有成功运营模式的广州市越秀区馨和社工服务中心,用于帮助更多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减轻负担。(医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