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研技术服务
  • SCI解决方案
  • 科研单项支持
  • 医学进修
  • SCI影响因子
  • 学习资源
  • 优惠活动
  • 从论文三要素看科技论文写作
  • 发布时间:2020-04-29      作者:王海山     来源:网络
  •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科技论文作为讨论学术问题的议论文,同样具备这三要素。在科技论文写作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非常重要,基本上决定了论文写作的成败。要想提高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就必须在这三方面狠下功夫。

      一、从论点看,选择确定主题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前提。主题通常是指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要表达的主要意图或中心思想,选题就是选择确定主题。科技论文写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选题的优劣。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核心和总纲,是作者写作目的的集中体现。主题对文章内容起着统领作用,对材料的取舍起着调控作用,对谋篇布局、表现方法乃至遣词造句都起着制约作用。论文质量的高低,首先要看它的主题是否鲜明、正确、深刻。有了主题,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从丰富多彩的材料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没有主题,七拼八凑地堆砌材料,不仅无法构成文章,更起不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目的。优秀的科技论文一定是选题新颖、角度独特、有独到见解、在某个或多个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论文。反之,论文写作的失败,往往是由于选题没有新意、范围过宽、难以驾驭等原因导致的。

      科技论文选题最起码要掌握5个原则。第一,要新。创新性是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属性之一,科技论文也必须要有创新,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价值,没有创新的论文也缺乏生命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新可以体现在诸多方面,新观点、新内容、新结论、新方法、新进展、新变化等等都是创新。第二,要小。科技论文开口一定要小,要做到内涵集中、主题单一、中心突出。如果题目很大,主题宽泛,面面俱到,就无法集中笔墨突出中心,往往是什么问题都想说清楚,结果却是什么问题都说不清楚。第三,要实。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必须能够用于指导实践。科技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能够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所提出的措施要具体,具备可操作性和实际效果。第四,要深。选题要研究深入,立意深远,解析深刻,防止内容空洞,泛泛而谈。一篇科技论文如果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道理讲透彻,那么其理论性和学术性一定不强,价值也不大。第五,要熟。选题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能够把握的题材,切忌选择自己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的领域。只有自己亲自参加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长期的体验、观察和分析,才能有所感触、有所领悟,形成独到的见解或主张。

      二、从论据看,积累准备材料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脑力劳动,这种艰辛不仅体现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更体现在为写作论文所做的长期的、深入的准备工作中。要写好一篇论文,必须要查阅与主题相关的书籍资料,浏览大量的、丰富的材料。材料通常是指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社会实践、现实生活或图书、报刊、杂志、档案、网络中搜集整理,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一系列事实与论据。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是提炼主题的依据,是形成主题的支柱。在不同的写作阶段,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来积累准备材料。

      1.日常生活中,注意广泛积累。一是注意搜集日常实践中的点滴材料。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源泉。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有价值的材料,无论是一件小事或一次对话,还是一则短文或一个例子,都可以用笔记、总结、纪录、报告等多种形式积累起来。二是注意博采日常阅读中的片段材料。我们日常能够阅读到的材料,大都是前人或他人实践经验的整理与总结。在日常阅读中,要做到边阅读、边鉴别、边选择、边积累,无论是一段名言,还是一篇文章,都可以用笔记、复印、文档等形式收集起来,要注意来源尽可能广泛,数量尽可能众多。三是注意整理日常积存的凌乱材料。材料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要注意经常整理,形成整齐有序的材料库。整理材料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方法是分类存放,做好目次,注明详细出处。

      2.确定主题后,重点跟踪挖掘。一是跟踪了解选题的研究动态。所谓研究动态是指关于某个科研课题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哪些不同分歧意见,研究到哪个程度,有哪些热点问题等。掌握研究动态是为了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重复研究,吸收和借鉴前人取得的成果。二是追踪搜集有关的书面材料。在当今信息时代,要特别注重搜集各种网上资料,可以到各种局域网和互联网上进行搜寻,将其中有价值的材料充实到自己的论文中。可以经常关注某一个专题网站,了解一个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还可以从微博、微信等多种途径了解掌握信息。三是仔细寻访急需的实践材料。实践材料跟踪寻访的常用方法是根据主题的要求,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可以向专家学者请教、召开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

      3.选用材料时,精心鉴别调配。一是按照正确标准精心选择材料。要选择材料,首先要鉴别材料,没有正确的鉴别,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取舍。要提高鉴别能力,关键在于坚持紧扣主题、真实可靠、代表典型、新颖生动的标准。二是对确定使用的材料梳理加工。选定的材料还不能马上使用,还要进行认真的梳理加工。梳理加工材料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改造制作、层次梳理、拾遗补缺、核实订正等。三是巧妙安排不同材料的使用位置。对材料的使用位置进行巧妙调配,可以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和说服力。比如,将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搭配使用,使主要材料放在点上展开详写,次要材料放在面上概括略写,将点与面结合起来。又如,将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进行对比,通过一反一正两方面的对比来加强例证。

      三、从论证看,安排结构层次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关键。在阅读大量稿件中,常常会发现一些选题很好的科技论文却非常遗憾的写作失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逻辑思维能力不高所导致的思路不清、结构不合理、层次混乱等。由于逻辑思维混乱,必然导致论文的论证过程是失败的,即使占有再丰富的材料,也无法把这些材料有效的组织起来论证一个论点。文章的结构,俗称谋篇布局,通常是指文章内部的结合与构造。它体现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组合局部为整体的艺术。精心构思的文章结构,可以将主题的统帅作用通过对材料的巧妙组织、层次的巧妙布局、内容的巧妙搭配很好地体现出来,使文章的内容进一步条理化,各部分紧密关联、递进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不重视结构构思或结构安排不合理,文章就会整体感不强,各部分之间比例不当,缺少必要的联系,中心不突出,缺乏逻辑性,就会影响文章的质量。主题和材料解决的是文章的内容问题,结构解决的则是文章的外在形态问题。如果把主题比作文章的灵魂,材料比作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因此,正确地构思结构,是写作科技论文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关键问题。

      1.理清思路。思路是写作论文时思考过程的“路线”。思路是结构的内核,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只有思路清晰,结构才能严谨合理,所以思路对结构起着决定性作用,理清思路是构思结构的前提条件。怎样理清思路呢?一是要理出头绪。在众多材料中理出一个正确的头绪来,这个头绪就是主题。以主题为主线,就抓住了文章的总线索。二是要注重连贯。在总线索的牵引与贯穿下,分清先后次序,有条不紊地组合,同时要注重各部分、各段落之间的有机连接,形成递进、并列、总分、转折、因果等逻辑关系。三是要防止疏漏。文章思路要周密严谨,防止出现破绽,防止出现片面性和绝对化,注意能够自圆其说。

      2.优选框架。框架是文章的骨架,是结构的主体部分。好的框架不但使文章组合有序,而且给人以整体的美感。文章的类型和主题不同,框架的组合方式也不同,要选择适合自己文章的最优框架,注重体例统一。在写科技论文时,一般按照事物静态横向组合的并列式框架,或者按照动态纵向组合的递进式框架。在外在形式的组合方面:写3000字以内的短篇文章时,一般优选“二二式”框架,即分为2个部分,每个部分再分为2个小点;写5000字左右的中篇文章时,一般优选“三三式”框架,即分为3个部分,每个部分再分为3个小点;写7000字以上的长篇文章时,优选的框架则可扩展为“三四式”“四三式”“四四式”“五三式”等。

      3.统配内容。结构的内容包括开头、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与照应等。统筹配置好这些环节,也是酝酿结构的基本要领之一。只有掌握好这一要领,才能组成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首尾圆合的篇章形式。统配的方法,既要依据主题全局的需要,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安排开头,或开篇点题,或形象导入,尽量新颖别致,一举吸引读者;安排结尾,或总结全文、揭示主题,或抒发情怀、感染读者,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或戛然而止、干净利落,尽量留有余味,言尽而意无穷。

    声明:本网所有文章(包括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yksci@yksci.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手机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