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审稿人提出的各种修改意见,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即便再多的审稿意见,既然审稿人提出质疑,我们就应当寻求解释和说明的方法。具体针对审稿人不同类型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在这里我们列举几个常见的审稿人问题来说明。
第一,审稿人对内容提出质疑
这类问题经常出现在论文的introduction部分。因为在introduction中,我们要引用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而引出我们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和必要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对现有研究表达我们的观点,作出评述和总结。这个过程中,审稿人会就你对其他研究的评价和观点作出质疑,要求你进一步说明或者提供相关证据。
这类问题回答的主要方法有三种:
a. 继续检索相关文献,用别人对该研究的评价和总结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一项研究完成并发表后,即必将接受全世界该领域学者们的共同审视和验证,这样在其他学者对该项研究的评述中应该能找到对自己有利的观点。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检索论文的技巧要比较高明,才能迅速准确定位文献,建议使用Web of science平台下的引文分析工具。
b. 重新分析别人这项研究的数据和结论,找出更加明显的“点”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c. 有条件的话,重复别人的实验和工作,以证明前人研究确有不足。
第二,审稿人要求补充研究
这也许是审稿人所提出的最令人煎熬的问题了。也许自己的研究在体系和过程上都已完备,但审稿人还是不屈不挠的要求增加他所认为重要的部分研究。完全按照审稿人的要求来,很有可能我们的实验要重做,或者研究体系要调整,因而在此必须严格掌握obey和argue的分寸,哪怕是规避和拒绝,也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对于此类问题的回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a. 对于确实难以补充的研究内容,用你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进行规避
任何研究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只要有理有据地提出了问题,合理地确定研究边界并解决问题,就是好的研究。因此当我们确实无法满足审稿人补充研究的要求时,可以以论文的研究重点或主要创新点来进行解释和规避。
b. 对于可以补充的研究内容,尽量进行补充研究并详细说明
若是有可能依据审稿人的要求进行补充的,则尽量进行补充研究。若没有完全按照审稿人的要求进行修改,如只补充了部分研究,则应该从实际情况详细介绍补充研究的内容。
第三,审稿人提出各类修改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就没有争论的必要了,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把该解释的内容补上。其实在论文写作时,对于一些重要的细节就应该详细说明,以免审稿人产生疑问。
这类问题主要指审稿人针对论文某些地方的词汇用法、语法甚至是单词拼写所指出的问题。对于论文内部一些结构调整的建议也属于这类问题。遇到细节修改型问题,就更没有争论的必要了,还是老老实实地照办吧。当然,这类问题其实在投稿之前是可以适当的避免的,只要在投稿之前注意这些细节:
1、时态方面。时态发挥着传达信息的作用。通过时态的选择和在同一篇论文摘要中不同时态的搭配使用,译者可以很便捷地表达出各个研究行为间的时间先后次序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与联系。
2、语态方面。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最常采用的语态是被动语态。
3、缩略词。当一些专业词汇表达起来十分冗长,我们便会用缩略词来指代。但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使用这些缩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