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科研技术服务
  • SCI解决方案
  • 科研单项支持
  • 医学进修
  • SCI影响因子
  • 学习资源
  • 优惠活动
  • 结直肠癌中国最新指南解读:如何筛查与早诊早治?
  • 发布时间:2021-03-25      作者:医刊汇
  •      结直肠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日前,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在北京发布。

    结直肠癌9.jpg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是第一个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原则和方法,针对相关的13个临床问题进行循证推荐的指南。这里,我院兰平教授结合这些临床问题以及我国现状给予部分的解读。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总体来说,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较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发病率高,城市发病率也是高于农村的。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因此呼吁男性同胞要更积极地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在这些危险因素中结直肠癌家族史是第一条提及的。很多研究表明,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2.07倍。
      需要注意的是,在遗传背景下的“一级亲属”的定义是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子女,不包括配偶,这与法律第一继承的定义不同。加大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筛查的力度,将很大程度地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饮酒以及不限地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等)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而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食用膳食纤维、全谷物和乳制品,适当和合理的体育锻炼等)将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因此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一般风险人群和散发性结直肠癌
      高危人群的定义


      一般风险人群是与高危人群相对而言的。一般风险人群指的是患癌风险处于平均或者较低水平的人群。

    结直肠癌8.jpg

      排除以下情况即可确定为“一般风险人群”: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肠道腺瘤病史、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然而,一般风险人群仍应该根据个体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以及饮酒情况综合评定是否为高危人群。
      目前我国使用的评分系统包括亚太结直肠癌风险评分、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以及伺机筛查风险问卷,这些问卷均以上述的危险因素做一些模型的探索,目前模型对结直肠癌的预测能力仍然有限。
      一般人群筛查起止年龄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并在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考虑到这个国情,指南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中明确区分了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和结直肠癌筛查两个不同的概念。
      所谓评估,旨在利用上述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评分(或问卷)寻找高危人群。这个评分(或问卷)甚至可以利用网络或媒体的宣传,达到全民评估、接近“零”的经济投入,这是筛查手段不能达到的筛查范围。精准寻找的高危人群更能提高筛查的效率。当然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的人群,则可从45岁-50岁起开始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筛查工具的使用

    R6020bd0657ed9b96d3b2b74e577c07d7.jpg

      目前,粪便免疫化学实验(FIT)由于检测成本相对较低,操作方便,而且属于非侵入性筛查手段,在部分社区和政府组织的筛查项目中广泛应用。然而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对癌前病变的灵敏度较低,因此使用FIT进行筛查需要每年做一次。
      对于另一种非侵入性筛查手段粪便靶点DNA检测(即利用实验室技术检测粪便脱落细胞中DNA的突变),成本比较高,而且需要中心实验室检查,不利于大规模人群筛查,但对癌前病变和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针对有条件而又不愿意接受侵入性检查的受试者。
      全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通过内镜,医生可以较为完整的探视整个结直肠的情况(包括癌前病变或其他非肿瘤性病变),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可以达到将近90%以上的准确性。
      然而这个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而且需要充分的肠道准备,口服泻药可能引起受试者的不舒服,如泻药味道难喝,禁食难受,偶有恶性、呕吐、腹胀,等待肠镜时间较长,有可能导致肠道穿孔等并发症(虽然少见,但仍偶有发生)。
      基于以上,受试者依从性很低。尽管如此,这个检查是其他筛查手段无法替代的,因为它可以发现确实存在的病变并作出诊断和治疗。结肠镜检查为最后一道筛查防线。

    手机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