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11日14:30,共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42717例,治愈4059例,死亡1017例。
近日,钟南山院士团队预印发布的论文分析了1099例新冠肺炎病例,是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得出最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
◆仅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检测新冠感染,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部分感染患者放射学表现正常,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
◆疾病潜伏期中位数只有3天,最长达到了24天,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也有可能。
病毒如此“狡猾”,一次次刷新了我们对它的认识。那么,目前相关药物和疫苗研发进展如何呢?
9日,医科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表示,目前有效药筛选已取得积极进展:从全球2000多种药物中筛选出30多种,进而通过细胞试验从中又筛选出效果比较明显的几种药物,其中一种药物通过体外细胞试验表明,可抑制病毒复制,另两种已启动临床试验,其他正在加快研究中。
截至2月6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CAV)发布消息称,共有17家会员单位正在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制工作。事实上,国内外科研团队都在全力研发新冠肺炎疫苗,美国、澳大利亚科学家们正在利用一种新技术推动一项疫苗研发计划,力争在6个月内开发出应对新冠病毒的疫苗。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高级研究员Keith Chappell说:“目前的形势很严峻,我们的压力也很大。据我所知,世界各地的几个团队都在努力,我们希望当中至少能有一个是成功的,能帮助控制疫情。”
这些研发项目都希望利用新技术开发出有效疫苗,目标是在16周内进入临床试验。德国生物制药公司CureVac和美国Moderna Therapeutics正在开发基于“信使RNA”的疫苗,而另一家美国公司Inovio正在使用基于DNA的技术。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项目副主任Ooi Eng Eong解释说,基于DNA和RNA的疫苗利用病毒的遗传编码,诱使人体细胞产生与病原体表面相同的蛋白质。免疫系统通过识别这些蛋白质,可在病毒进入人体时找到并攻击病毒。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希望使用由“分子钳”技术,快速开发仅基于病毒DNA序列的新疫苗。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正在修改麻疹疫苗来对抗新冠病毒,但预计在20个月内还不能研制成功。
虽然,科学家们可能会陷入与SARS疫情爆发时相同的尴尬境地——在完全研制出疫苗之前,疫情就已经绝迹了,但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Acumen Research Laboratories的负责人Ong Siew Hwa表示,即使疫情结束,开发新病毒疫苗的努力也应该继续,防止疾病卷土重来。
疫苗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短时间内还是不能解决眼前严峻的疫情防控问题。因此,做好自身防护,预防感染对于遏制病毒传播至关重要。
Greifswald大学医院卫生和环境医学研究所和Ruhr-Universit Bochum (RUB) 分子和医学病毒学部门合作,从22项关于冠状病毒及其灭活的研究中收集了全面的数据,总结了一些重要信息:冠状病毒在门把手或医院床头柜等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杀死它们?这篇综述文章于2月6日在《医院感染杂志》上发表。
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比如在医院,要格外注意门把手、呼叫按钮、床头柜、床架和患者附近的其他金属或塑料物品。
他们评估的研究重点是SARS和MERS病毒。研究表明,这些病毒可以在物品表面存活,在室温下传染性可长达9天,平均可存活4-5天。低温和空气湿度高进一步延长了它们的寿命。
对各种消毒溶液的测试表明,以乙醇、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为基础的药剂对冠状病毒有效。如果这些药剂在适当的浓度下使用,可在一分钟内将传染性冠状病毒的数量减少4个对数,如,从100万个致病性微粒减少到100个。如果使用基于其他活性成分的剂,则应证明该产品至少对包膜病毒有效(“有限的抗病毒活性”)。一般来说,这足以显著降低感染的风险。
研究对不同冠状病毒进行了分析,结果都很相似。因此,专家们认为其他几种冠状病毒的分析结果也可以用在新冠病毒上。